國有投資平臺,是指以投資運營、項目建設與融資、產業整合、資產管理等為目的所成立的以國有投資公司,該類型公司分布在省、市、區(縣)等各行政層級,一般本身不開展實體業務,而是作為投資控股方,組織、推動下屬全資、控股及參股企業開展經營活動。
從下屬企業的特點來劃分,可以分為資產管理型、金融控股型,從投資公司本身的行業方向來看,可以分為綜合型投資控股平臺和專業型投資控股平臺。
(1)綜合性投資控股平臺如北京控股、上海國際、湖南發展等,主要是代表地方政府持有當地重要產業、重點企業、重點項目、公用事業企業的股份,代表政府推進重點項目的上馬,作為股東參與企業的關鍵決策,推動企業的資本運作,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。
(2)金融控股型公司則主要以投資當地金融機構、豐富當地金融業態等為使命。
(3)專業型投資控股公司,包括:推動能源建設的能投、推動城市建設與改造的城投、推動交通建設的交投、推動水利與水務工程建設與發展的水投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文投、推動工業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工投、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旅投,等等,以打通某一領域的產業鏈條,推進當地某一領域的產業發展為己任。
綜合來看,國有投資平臺普遍成立時間較短,而管理資產金額巨大,管理企業數量眾多,企業類型、行業、規模千差萬別,在這樣的背景下,如何建立科學、合理的管控模式,使得成立起來的國有投資控股平臺真正能夠發揮作用,創造價值,實現增值,完成目標,是各家國有投資平臺都在考慮的問題。
作為國有投資平臺的各類投資企業,承擔著相應的政府職能,同時也是各地國資委對外投資運營的出口,尤其是在國家提出“管資產”向“管資本”轉型時期,國有投資平臺的管理定位與運營模式也將進行重大轉型。
作為國有投資平臺的城投企業在經歷了初創期(1992~2007年)、爆發性增長階段(2008~2013年),繼2014年《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》(國發〔2014〕43號)頒布后,正面臨戰略轉型調整重大機遇。
城投類企業也將充分利用其能利用的各類國家資源,通過自身的運營能力,在政府項目類、資源整合類、產業投資類、融資平臺類、開發區運作類、金融服務類等領域增強盈利能力和風險抵御能力。
城投作為國有投資平臺,在數字化新時代,在國家“十四五規劃”的指引下,將不斷改革,不斷提升,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重大轉型:
對策一:強有力的管控和集團化運營是城投公司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
不同的企業戰略,不同的集團定位,集團管控模式也不同。城投公司未來轉型將走哪條路,決定了其管控模式也會不同。不管采用何種模式,全面提升管理能力,通過集團化運營、強有力的管控獲得協同母合效應,是城投公司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。
對策二:投融資創新是未來城投公司必須面對的課題
穩增長壓力下,城投債呈暫時放松態勢,但城投公司市場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,確保資金鏈安全、實現各類資產增值是城投公司生存的生命線。積極探索各類融資模式,借助公開市場實現自我造血,是未來城投公司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對策三:品牌化運營是城投公司獲得核心競爭力的有利途徑
隨著市場化的深入和同質化競爭的日益激烈,城投公司應著力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的企業品牌形象,在其涉足的產業、服務和金融領域獲得良好的市場認同感,從而獲得別人無法企及的核心競爭力,再借由產業鏈延伸,實現品牌價值最大化。
本文作者:翰智數字化咨詢專家劉春輝